2019年12月11日-13日,区委区政府组织赴合肥市包河区、滁州市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园、南京市江宁区、杭州市余杭区参观考察,学习他们在园区建设、经济发展、行政审批、社会治理改革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这次学习考察之行既是一次发展的取经之行,也是一次思想解放之行,更是一次灵魂触动之行。
置身“三地四区”,一栋栋现代化的工厂、一条条宽敞美丽的道路、一片片独具匠心的产业园区、一处处方便快捷的审批中心……轮番冲击着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三地四区”大气磅礴的现代化气息、与时俱进的率先发展理念、只争朝夕的发展热情、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使我们的内心产生了震撼和撞击,也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考。
一、内心深受触动,有三点感受
1、思想观念新。“三地四区”的发展思路活、办法很多,许多领域都是超常规的,经济发展速度快。学习考察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们那种敢拼、敢闯、敢试的胆气和硬气,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大思路、大气魄,这些都为当地发展带来了无穷活力。
2、创新驱动力强。“三地四区”的干部群众善于利用自身优势,敢于“无中生有”,包河区的金融港、滁州市的中新苏滁产业园、余杭区的梦想小镇等,都是在创新引领中实现的,他们敢于在前沿标杆领域、在先行先试中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
3、工作作风实。“三地四区”的干部群众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既注重前瞻性规划愿景,更注重推进过程中的落实,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在实干中担当,在实践中拼搏,瞄准发展方向,一任接着一任干,踏遍坎坷成大道。
二、思路怦然心动,有三点启示
1、思想解放是最大的解放。加快沈巷发展,必须坚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三地四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他们每抓住一次发展的机遇,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在解放思想中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中解放思想。当前,我镇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要素短缺、生态环境整治困难等诸多难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更高的层次上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破解难题,化压力为动力,变考验为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高效发展。
2、工业基础是最强的基础。加快沈巷发展,必须坚持以二三产业发展为重点。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三地四区”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植了一批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子。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互联经济等新兴产业和其它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集聚。他们以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特色、促进产业升级的经验,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营商环境是最优的环境。加快沈巷发展,必须坚持以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为保障,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必须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来抓。按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客商,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发展服务环境。发展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三地四区”等地工作创一流、发展高质量的背后,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超常规的辛勤付出。必须始终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事业选人、凭政绩用人,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群众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落实坚决行动,有三点举措
1、统一思想、开拓思路,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合力。当前,我区的发展与“三地四区”等先进地区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和形象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三地四区”的成功固然有其特殊的地缘优势等因素,但是“三地四区”人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念、一招不让的机遇意识、高屋建瓴的发展思路才是他们实现快速发展的核心秘诀。目前沈巷镇正处在全面提升发展的关键期,全镇上下要通过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切实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既不能妄自菲薄,只看到差距和问题,又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一味幻想美好愿景;要立足沈巷现状、立足本职岗位,将思想统一到建设沈巷、发展沈巷的愿景上来,将力量凝聚到项目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具体实践中来,充分借鉴“三地四区”先进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勇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排头兵,使敢为人先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位沈巷干部的内心深处,使创新创业真正成为沈巷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做大做强沈巷产业。目前沈巷镇一、二、三产业主要存在“一产不强、二产不高、三产不优”的问题。面对现状,我们就是要做好“补短板”工作。重点发展二产:一是围绕现有的建材、造船、家居生产和铁矿采选四大主导产业,优选一些成长好的企业扶持发展,重点对装备式建筑企业、智能家具生产企业等进行引导帮扶,鼓励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开展调、转、促,推进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二是围绕收储的三家陶瓷厂的资产及北区内闲置的存量资产,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首先是“腾笼换鸟”抓招商。利用三家陶瓷厂近400亩的土地资源,加强与浙江台州商会的紧密对接,建立精密铸造产业集群基地,引进新的高质量项目,实现集约高质量发展。其次盘活存量抓招商。鸠江经济开发区北区内的润源科工贸公司、汉光立体停车设备公司的地块通过各方努力已被徽消消防科技有限公司、瑞宇公司成功竞得,闲置的芜湖双泽汽车配件公司与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公司大构件项目的租售签约已完成。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推动上述公司引进项目,尽快签约,早日投产,确保存量资源激活利用,优质项目落地投产达效。再次围绕江北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产业,培育对应的互补配套的新兴产业。目前,江北产业集中区的产业主攻方向为电器及电子信息、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围绕这类产业,我们主动跟进,通过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和培育一批互补配套的新兴产业,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蓄积新动能。突出发展第三产业,依托沿江、沿路、沿边的区位优势和镇域内的资源优势,努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以同乐城市广场为载体,精准招商,引导企业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应用,努力建成电子商务一条街和快递产业一条街。推动全镇互联网经济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划行规市,对一些传统农村商贸业规范管理,形成一批特色经营市场。大力发展农业,充分发挥近郊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城郊旅游型高效农业,叫响高效农业品牌。稳定并逐步扩大南片现有设施蔬菜生产规模,丰富裁培品种、栽培模式,提升生产水平和档次:按照统一品种、 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购销售的模式推进1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以长江渔歌、 小老海特色水产育、繁、推基地建设为抓手带动全镇特色水产发展。建设沈巷江鲜小镇田园综合体,除公共设施外,鼓励企业在企业园区建设渔业养殖基地和渔业观光设施;建设沈巷都市农业园,鼓励园内企业发展农业采摘、农业体验等项目;建设和谐大道及x116县道两侧特色农业观光带,如花卉、中药材、特色瓜果、水生蔬菜种植等。
3、运用市场,整合资源、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当前,土地和资金短缺是我镇发展面临的棘手问题。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盘活存量资产和聚集建设资金,为沈巷发展提供土地和财力保障。盘活存量资产就是要对鸠江经济开发区(北区)内闲置的保利塑料、汉光立体停车设备、双泽汽车配件等倒闭企业,通过收购、嫁接、重组等方式加以整合利用,对三家停产的陶瓷企业资产通过收购二次招商重新开发,以缓解新项目无地用、老项目闲置而无用的局面。在建设资金方面,我们一方面要编制项目向上争取资金,2020年要争取上级资金力争建设以沈巷卫生院为基础的二甲医院项目、人民路东延集中区道路项目开工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鸡下蛋、借梯上楼,吸收社会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同时,紧抓财税工作不松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培植税源、开源节流,确保全镇财力在保运转、保民生的基础上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沈巷的建设和发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