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融入长三角·奋进新鸠江”解放思想大讨论考察心得——白茆篇

        发布时间:2019-12-26 10:49信息来源:白茆镇 作者:徐光耀 曹高峰 阅读次数: 字体:【    】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工作水平,2019年12月11日至13日,由区委书记袁发林同志带队,区党政代表团一行46人赴合肥市、南京市、杭州市等地学习经济发展、社会综合治理、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等方面先进经验。3天的考察行程安排紧凑、科学合理,兄弟市(区)准备的观摩点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学习借鉴意义。

        一、 学习考察体会

        1.规划引领高大上。合肥滨湖卓越城,融入现代城市规划理念,高起点的城市和园区规划,高标准的建设。借鉴雄安新区建设模式,邀请雄安新区规划设计牵头单位开展规划,突出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环湖生态三大特色。大力培育以创意文化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现代金融为保障的产业发展体系,大力推动创意文化产业高水平集聚发展。

        2.产业定位高精专。合肥包河区定位为全国最大的滨湖国际金融后援基地,依托上下游产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着力引进新金融产业链,已成为迅速崛起的“安徽中心”、加速领跑的“第一城区”、宜居宜业的“和美城区”,首位意识强烈,领先态势明显。

        3.园区建设高标准。南京未来科技城围绕“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着”目标,以全面推进苏南示范区建设为核心,按照“走在最前列、建设新南京”总体要求,打造国内一流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和产业集聚高地。

        4.人才引进高层次。南京江宁区拥有东大、南航等26所驻区高校,入驻930多家研发机构和768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层次人才4.4万人,高端人才集聚度和人才竞争力位居全省区县首位。

        5.服务管理高效率。余杭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四个分中心,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组、难事不出区”的目标;南京江宁区设立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审批服务大厅,全区事项进厅率达99%,办件当场办结率100%,群众综合满意度99.46%;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借鉴苏州模式,设置“一站式”服务中心,可以办理涉企行政审批和服务类事项140余类,四年多累计受理事项两万余项,办结率达100%;包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内设“一办四科”,探索推行具有包河特色的大共治模式。以上三地四区高新服务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政策优惠最大化;二是企业服务全程化、常态化,全天候办事;三是便民服务人性化;四是社会服务套餐化;五是综合治理多元化、专业化。

        6.企业聚焦高质量。未来科技城的网络通信和智能制造,余杭区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传统企业不断被改造,“互联网+”正成为支撑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手段,坚决去产能,主动调结构,加快转方式,促进发展不断迈向高质量。“互联网+农业、+商业、+制造、+生活服务、+智能制造”等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力。“互联网+农业”正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大机遇。

        7.资本集聚高速度。梦想小镇集聚创业项目2081个、创业人才17900名,形成一支创业“新四军”队伍,166个项目获得百万元以上融资,融资总额达110.25亿元。产业发展离不开各类资本的快速集聚,吸引各方投资,加快资本聚集,是各项目飞速成长的动力。

        8.经济指标高增长。余杭区2019年上半年数字经济增加值660亿元、增加15.4%,完成财政总收入500.7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71.07亿元,分别增长25.2%和31.7%,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列省市前列,实现了高基数基础上的高增长。优先谋划,不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发展,努力吸引资本投资,提供更好地服务,为经济指标实现高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二、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立足镇情,发挥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全镇初步形成特色蔬菜、精品瓜果、绿色粮油、生态水产、健康畜禽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进一步完善白茆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园区规划面积为2万亩,核心区7000亩,通过中低产田及高标准农田等项目改造,园区将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格局。现已引进企业11家,我镇将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产业不断向周边辐射。水产、苗木花卉、水果、蔬菜初具规模,呈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态势。形成如新园、二垄的蒌蒿及大棚鲜食玉米、三官殿的葡萄、义圩的油桃及猕猴桃、浃南的乳瓜、黑沙洲的大蒜、五号的生姜、三垄的无花果、新树的芹芽、天然洲的花生、套北的油菜、旭光的水产等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3家,家庭农场185家,规模化种植195户,下一步继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在推进乡村旅游上谋发展。目前,正在农业示范园二期内,集中连片打造3000亩油菜花观赏基地,并对基地内沟、渠、路、绿化、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为2020年举办金花节做好准备,努力打造“春赏花、夏品果、秋采摘、冬休闲”的四季可游之地。

        同时,白茆境内红色旅游元素较多,是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的始发地,是闻名大江南北的“六洲暴动”发源地,是新四军第七师成立地。我们重点打造“生态园区、烈士故居、渡江先锋、滨江胜地”的一园一居一船一带江北旅游基地,在完成“培点连线”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红色生态小镇概念,完善镇域乡村旅游格局。

        三是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中抓提升。当前,我镇正在积极创建市级人居环境示范镇、乡村特色产业示范镇,以及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村改革示范村等。我们将以创建示范为抓手,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农旅融合。

        下一步,根据芜湖市跨江发展的战略部署,白茆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在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上持续发力,做到农业结构再优化,红色资源再挖掘,乡村旅游再升级,美丽乡村再提升,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