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融入长三角·奋进新鸠江”解放思想大讨论考察心得——人社篇

        发布时间:2019-12-25 15:44信息来源:人社局 作者:陈敏 阅读次数: 字体:【    】

        2019年12月11日—13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领我们赴合肥包河区、中新苏滁工业园、南京江宁区、杭州余杭区学习考察园区建设、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目的就是要通过考察学习,对照先进,补短板,谋划好当前工作,使我区在全市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更快融入、更好发展、更高提升。

        三天的学习考察,时间紧、内容精、触动大、收获多。从滨湖卓越城、合肥金融港到南京、杭州未来科技城、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从包河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到江宁区、余杭区服务中心及综合治理网络平台,无处不让人感到三区作为先发区域,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勇立潮头,跑在前列,落在实处。许多创新理念、科学运作、务实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感受深 触动大

        1.人才资源集聚

        三区依托域内大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优势企业,凭借完善的人才政策,人才资源基础雄厚,产生集聚效应,形成发展源动力。江宁区高层次人才4.4万人,高端人才集聚度和人才竞争力居全省首位;余杭区海外高层次人才3500余名,其中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143名,人才总量已突破30万,总量位居全省首列;包河区拥有中科大、合工大等30余家科研院所人才资源。

        2.创新动力强劲

        江宁区拥有1个国家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现有930家研发机构和768家高新技术企业;杭州未来科技城是全国未来科技城之一,全国首批双创基地,梦想小镇集聚创业项目2081个,创业人才17900名,形成了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创业新四军。三区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核心主导创业快速驱动,集聚壮大,优惠政策和优良服务有保障,江宁区在全国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集中提高842项一站式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全程代办、预审联办、集中批办、不见就办”的服务理念,群众满意率99.46%。通过优质平台和优质载体强力支撑,打造核心区、引领区、示范区。三区的思想观念之新,推进力度之大让我们震撼;发展成果,创新创业环境之优,让我们深感压力。

        二、找差距 补短板

        1.正视差距,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区主战略

        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人才政策体系,然而,与合肥包河区、南京江宁区、杭州余杭区相比,全市人才政策的优势不显,资金保障、综合配套等因素制约了我区对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国内外拔尖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区域竞争、城市崛起、产业发展,说到底核心是人才集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面向国内外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广泛招引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建议学习借鉴杭州专设天使梦想基金,采用“资助+期权+奖励”方式支持团队企业发展的做法,不断完善人才政策,鼓励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建立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全面提升团队项目招引、遴选、评审、谈判和落地服务水平,争取更多优秀团队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建议组建专业化政府性天使投资机构,培育引进多元化的创投机构,构建“金融创新+人才引进+产权保护”一体的保障体系,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从而提升高层次科技人才招引扶持的持续性。

        同时,全区积极营造“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优化“用人”环境。2020年我们要持续高效落实各项人才政策,确保各项补贴及时准确发放到位。对标学习先发地区,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2020年力争新增引进高端人才130人,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90人,培养培训人才1350人。常态化深入重点企业和辖区高校开展调研,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和高校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现“人才强区”提供智力支持。

        2.瞄准目标,健康稳定地走好创新创业发展之路

        我区注重创新创业,成效显着。加大创业融资支持,上缴创业扶持专项资金514万元至市财政专户,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创业担保贷款业务,截至目前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84万元。扶持创业项目发展,组织辖区内企业参加各类双创大赛,其中酷哇机器人荣获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奖励,山野电器荣获2019年“创客中国”安徽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芜湖市企业项目第一名。提升创业载体质量,重新认定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个,持续提高创业服务平台的孵化水平,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促进创业政策落地,前三季度累计兑付贷款贴息、创客培训补贴、孵化基地场租水电补贴等各类资金648万元,此外开展了10个班共计300人的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创业成功率。

        与这三区相比,我区人才智力资源、创新创业环境、资金资本保障等均存在差距,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带动,规模效益不明显。我们要瞄准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引进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金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争取区域结对帮扶,形成创新联盟,共建共享资源,积极导入更多优质资源服务我区创新创业,鼓励各类资源碰撞形成“裂变效应”,迸发更多能量,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同时用足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20年,力争新增就业8000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技能培训14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00万元以上。积极推进 “四褐智谷·人力资本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鸠江公共就业服务品牌。进一步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基地,着力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示范作用强的创业项目,通过创业带动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2020年鸠江人社工作将紧紧围绕“就业有岗位、人才有突破、保障有作为、用工更和谐”的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激情,狠抓工作落实,为建设幸福鸠江贡献人社智慧,实现人社新作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